煤油路灯早年故事 在将白炽灯做为路灯之前,在呼和浩特市旧城等地,是把煤油点着,做为路灯之用。据史料记载,清光绪三十年,在归化城(旧城)和绥远城(新城)主要街道两旁,设置玻璃罩煤油路灯,分段设专人管理。 不妨想象一下当年的情景:夜幕降临在古老的归化城。大北街,一个辫子盘在头上的中年汉子提着一个装着“洋油”(进口煤油)的煤油桶,来到一盏玻璃罩煤油路灯前。他打开路灯的罩门,开始往灯盏里倒煤油。路灯并不很高,它的玻璃罩子可以防风。只是这种路灯似应有防雨设施,还应保持里边的空气流通。但我实在想不出,当初人们是怎样解决上述问题的。或许玻璃罩子上边有既能防雨而又通风的装置。想来,这种玻璃罩煤油路灯,不过是家用煤油灯的“放大版”或“改良版”罢了。 这种用煤油做为路灯燃油的尴尬局面,大概延续了10多年。二十世纪20年代,这种局面开始改变——有人开始筹办电业。然而,做为归绥地区的新兴产业,电业成为某些商人和权贵眼中的大蛋糕。有资料说,1921年,归绥市绅商沈文炳、荣耀宸以大盛魁总号资金为基础,在归绥地区**开办电灯股份有限公司,1922年5月送电。后因赔钞一度停业,后又于1925年8月送电,1926年因维修不力设备报废而失败,前后开支达70万元。期间,也有人在联合筹办电业。